寧夏須彌山博物館 | 須彌山石窟,古代絲綢之路延伸,凝望古絲路上的莊嚴大佛。

寧夏須彌山博物館。須彌山石窟

寧夏須彌山博物館 | 寧夏固原在過去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之地,須彌山石窟經過考究應是出現在北魏時期一直延續到唐末,距離現今超過1500年,是中國前十大石窟之一,須彌山分為博物館跟石窟兩區,之間有段距離,可搭乘接駁車來回。

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

寧夏固原須彌山博物館。

早在北魏孝文帝時期須彌山石窟開始成形,歷經幾個朝代的更迭,從石窟裡的佛像就能端其一二,現存石窟為150餘窟,其中最巨大20.6公尺的彌勒坐佛是須彌山石窟最具代表性佛像,在中國的石窟雕刻史占有重要的地位。

寧夏旅遊攻略 | 寧夏旅遊推薦,八天七夜神奇之旅。

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 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 寧夏固原須彌山博物館

須彌山石窟落在寧夏固原處,固原為早年北方絲綢之路首段的要處,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較可信是落在兩漢之間,隨着漢代絲綢之路的繁榮,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全面展開,佛教沿着商道開始傳入中國,【漢書】記載了中亞大月氏(發音肉汁)國王的使者伊存在中國口授【浮屠經】,推斷佛教傳入時間為東漢時期比較可靠。

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博物館與大佛隔一條河流對望,佛教隨著絲綢之路的傳入,須彌山博物館展出了一系列佛教文物展史,館裡設置美輪美奐,以絲綢之路、石窟藝術為主題,展示多種佛教文物跟各佛陀畫像、雕像。

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

進入館內後先被牆壁上這張畫像吸引,也是人們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從釋迦摩尼佛組到佛教四大天王、菩薩等眾神佛。

接著我們由須彌山博物館裡的響導老師帶領著大家一起進入莊嚴神聖的佛教展覽以及北方絲綢之路的歷史演進。

西漢張騫通西域。

西漢時期,俘虜了一位匈奴軍官從其口中審訊到遠在河西走廊的各大小部落王國,此時北方的匈奴擾亂中原邊境多年,漢武帝劉徹想聯合西域的大月氏東西夾擊匈奴,招募願意犯險出使的勇者;張鶱由匈奴人堂邑父作嚮導,率領一百多人,浩浩蕩蕩從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寧夏、新疆至中亞、西亞,成為最早北方絲綢之路的雛型路線。

張騫。中國偉大的探險家與冒險家。

當年出使西域的張騫年才27歲,懷抱著雄心壯志,幾盡千山萬水,未到大月氏便在途中被匈奴擄走,因匈奴單于相當欣賞張騫,並想在張騫身上問到關於西漢的資訊,將他留居匈奴地11年,並配了一位匈奴妻子給張騫,雖然在異地會消磨一個人心志,但張騫始終沒忘卻漢武帝託付的任務;趁著一個夜晚帶著堂邑父逃跑,沿路經車師國、龜茲國、疏樂國後至大宛,由大宛國王引領到達大月氏,這段路程長達6000公里,可惜大月氏對於聯合夾擊匈奴並無興趣,張騫從西域帶回了罕見的汗血寶馬以及植物等諸多產物回中原。

這趟西域之行,返程時不幸又被匈奴擄走,幸運的張騫依舊沒有被匈奴殺死,跟匈奴妻子團圓後,某天匈奴王單于死去,張騫乘機帶著堂邑父以及匈奴妻子逃脫,終於順利回到中原,當年的雄心壯志青年也變回一位歷盡風霜的壯年人,出使的使團也只有張騫跟堂邑父平安歸來,漢武帝劉徹欣喜之餘封張騫為伯望侯,堂邑父為奉使君。

(若不是匈奴妻子的陪伴,張騫應該也無法度過這樣漫長的十多年歲月,雖然歷史中幾乎沒描述到這位女性,但對於張騫來說一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帶回了西域諸國豐富物產跟奇異風俗、山川地貌、西域諸國地圖回西漢,讓遠在東邊的漢帝國視野突破河西走廊延續到中亞甚至是羅馬帝國,張騫的壯舉被史記作者司馬遷紀錄於史記-大宛列傳中,司馬遷稱讚他有「鑿空之功」。梁啟超稱讚他「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

張騫的旅程也為後續的衛青跟霍去病更瞭解河西走廊地理情勢,大破匈奴,讓漢後世有著安定的生活。

其實在須彌山博物館裡不少文物都是贗品,不過到可以觀賞看看,邊聽導覽老師詳細的精彩介紹。

唐朝 玄奘取經。

唐朝玄奘是小說西遊記唐僧的原型,玄奘於唐朝唐玄宗時期,由長安私發,冒險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經,玄奘沿著西域諸國越過帕米爾高原,在異常險惡困苦的條件下,終於抵達天竺,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耗時近二十年(有十多年待在印度留學),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留學者之一。

西域龜茲國 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生於龜茲國(今新疆地區),九歲時與母親一同前往天竺,期間學習小乘經典(上座部佛教),學習三年後後隨母親返回龜茲國轉學大乘佛教,鳩摩羅什才智過人,深明大乘佛學,長安高僧道安力勸苻堅(前秦君主)延請羅什入中土卻求之不得,派大將呂光領兵七萬討伐龜茲國。到中土的鳩摩羅什將梵文經卷譯成漢文,對於後世了解佛教跟佛法有相當大的貢獻。

在博物館裡展出了多款佛像石雕,最早傳入中國的佛陀形象帶著濃厚的印度色彩。

佛祖跟菩薩的結手印都有其意義。

迦葉尊者、阿難尊者兩位佛祖,摩訶迦葉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被稱為頭陀第一,阿難陀是釋迦摩尼佛的堂弟,記憶力強、多聞第一,今女眾可以出家修行也是阿難陀爭取而來。

羅喉尊者。是釋迦摩尼佛(當時還是古印度北部迦毘羅衛國太子)的孩子,羅睺羅跟隨釋迦牟尼佛出家後,成為十大弟子之一。

九品印。分為上、中、下三品,各品又分上、中、下三生。

結束精彩的博物館之旅後,我們爬到了博物館的上方瞭望須彌山大佛

須彌山石窟坐落在位固原市六盤山北麓,推測初創於北魏晚期,興盛於北周和唐代,大佛石像莊嚴,有著唐代佛像的影子,大佛最初應該是有漆上色彩,因為經過千年風化跟損傷已褪色為今黃土色澤。

大佛的面像是很標準的彌勒造像,很有唐代時期佛像的樣貌,可比對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傳聞就是依照女皇武則天的樣貌下去雕刻。

須彌山大佛為現今中國石窟裡最大的一尊佛像,非常具有代表性,窟內西壁有題刻三則講的就是安史之亂以後,推測大佛在安史之亂之前就鑿刻完畢。

大佛前方還可共香火,捐了一點香油錢並持香拜拜。

從大佛處看到的須彌山景,相當壯闊,千百年來多少英雄好漢從這裡經過呢?

峭壁上的石洞,證明古代人的毅力。

從北魏至唐代的石窟群。

1~5號窟被編為「大佛樓區」,6~39號窟被編為「子孫宮區」,40~50號窟被編為「圓光寺區」,51~103號窟被編為「相國寺區」,104~108號窟被編為「桃花洞區」,109~118號窟被編為「松樹窪區」,119~125號窟被編為「三個窟區」,126~132號窟被編為「黑石溝區」。

須彌山石窟附近的相國寺石窟是須彌山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北周時期石窟。

相國寺裡佛像十分宏偉莊嚴,在佛像上方其實還是可觀察到斑駁的色彩,歷史的洪荒彷彿在祂們身上闡述著,經過歲月風化以及文革時期,能保留下來是相當不易,現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能夠親臨到寧夏的須彌山石窟,聞名世界的大佛就在眼前,雖然時空物換星移,不變的是這些恆古至今的雕刻石像,跟著前人一起穿越古今,遙想當年鑿刻的勝景,親自來一趟寧夏,絕對不虛此行。

景點資訊↓

寧夏固原須彌山石窟(博物館)

地址: Yuanzhou District, Guyuan, Guyuan, Ningxia, China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